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电力需求长期保持较快增长,传统电网已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,亟需一个能够在传统电网已有的发电、输电和配电设备设施的基础上,集合智能化、信息化和自动化等新技术,实现安全、可靠、经济、高效运行的智能电网。
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,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,2009年国家电网对外公布“坚强智能电网”计划,2010年智能电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2011年智能电网正式纳入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、能源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、“十二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,智能电网逐渐成为我国电网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根据《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,通过集成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、信息技术、控制技术、储能技术等新技术,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,具有高度信息化、自动化、互动化等特征,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、可靠、经济、高效运行。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、消费、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,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。
智能化是改造传统电网、推动能源互联互通、提升供电服务品质的核心手段。配电网的智能化,有利于解决我国电网存在的运行效率较低、线损高和供电可靠性较差等问题,通过对电网实现智能化管理,提高电网系统运行效率,迅速找出甚至预防线路故障,减少用户停电时间,提升供电可靠性及终端电能质量,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分布式发电、储能与微网的并网和协调优化运行,实现高效互动的需求侧管理。
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电网的完善,电网总投资保持在高位,但金额和增速有所下降,智能化总投资金额总体较为稳定,但配电环节智能化投资仍旧保持增长的趋势,且占智能化总投资的比例也越来越高。
根据国家电网发布的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(2021-2030)》,2021-2030年,国家电网将提升配电网智慧化水平,加大中压配电网智能终端部署、配电通信网建设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,2025年,基本建成安全可靠、绿色智能、灵活互动、经济高效的智慧配电网。
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,一次和二次配电设备、设备与系统将更加融合,复合技术广泛应用,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要求也将提高,将推动智能配电设备的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