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汇点讯 智能建造日新月异的今天,3D打印建筑也成为一项可以实现的“黑科技”。近日,国内首个整体3D打印的二层建筑在南京实现。
在六合区雄州街道灵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一座红蓝相间的两层小楼格外显眼。虽然“体格”不大,但墙上布满的层层纹路表明,这幢建筑可不简单:它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示范工程,也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可居住、可交付使用的整体3D打印二层建筑。
“3D打印技术在施工领域早有应用,但以前都是建筑构件,最大也不过一层楼。”施工方南京嘉翼精密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,“这次我们采用了原位3D打印技术,将机器直接搬到现场,一体化打印成型,突破了两层建筑整体打印的技术壁垒。”
近6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,仅用50个小时便打印完成。创新突破的关键,在于这台高度超6米、活动范围达24米的巨型3D打印机。它可以实现超大型建筑物的智能化现场原位3D打印建造,无需二次拼装,可以大幅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。
打印机由龙门框架、运行轨道、装料斗和打印喷头等组成。运行过程中,喷头在轨道的带动下,按照智能程序设定的路线均匀喷涂原料,经过层层堆叠,最终形成整体建筑。项目首创局部使用含粗骨料的3D打印混凝土原料,提高并确保建筑整体强度。经过检测,小楼在结构、强度、安全等方面,均符合居住类房屋条件。同时,项目还引入可用于3D打印的固体废弃物材料,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。
从绿地围栏到街边长凳,从公交站台到门卫岗亭……用途广泛的3D打印技术正加速来到我们身边。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中,就“藏”着不少3D打印建筑。
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广场上的迷你圆形建筑,是全国首例3D打印的全装配式建筑。所有建筑构件由3D打印机制成,运送至现场后再整体拼装起来。建筑外形简洁、大方,高达10层的流线D打印建筑的独特美感。
相较于传统的公共厕所,南京火车站南广场上的公厕更具现代感。建筑主体采用多种3D打印构件,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工艺质量。外墙采用新型3D打印材料,打造错落有致的外立面形象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窗口地区的“颜值”。
在江北新区研创园内,一座酷似“录音机”造型的车站透着满满的科技感。据介绍,这座“云驰街接驳站”是南京首座装配式3D打印公交站台,车站从生产到安装结束仅耗时4天,比一般公交站亭施工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。
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,3D打印省去了立模、配筋、现浇、拆除模板等工序,避免了现场施工带来的扬尘和噪音问题,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成本。在绿色施工和人工“走俏”的当下,3D打印建筑无疑是推进智能建造的一条重要实施途径。据了解,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,南京正在通过完善标准体系、出台奖励政策、落实资金支持等举措,积极推广包括3D打印建筑在内的各类智能建造技术,一批有行业影响力、有技术含金量的龙头企业正加速成长。
计算机设计三维立体建筑图纸,通过BIM管理系统网络,发送到施工现场或工厂的数字化大型建筑3D打印机,第一时间打印出成品建筑……展望未来,3D打印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的智能建造方式,将给建筑施工带来无限可能。